[韓語筆記] 魯水晶發音班 第五堂心得–完

終於上完了發音班第五堂課了。(撒花)

 

覺得開心的點就是真的開始注意到生活中的韓文字,然後試著唸出來。看韓綜的時候耳朵也會打開,聽聽看他們怎麼發音,猜猜在講什麼。

 

最大的感覺是,雖然只是發音班,完全還沒進入文章跟對話,但是也開始藉由水晶老師的說明,開始一點一滴的更理解韓國文化了。學一個語言,原來真的不只是會看會講,更多的是進入情境、深入文化,是種活的應用。題外話,難怪2年前興沖沖報過德文,上了兩堂課就淡出了XD,現在想想,原來我根本對德國人跟德國文化沒那麼有興趣,也不太認同。

 

第五堂,課堂快結束前,水晶老師說,「我就是你們的韓文教材,以後有問題可以問我(Line/Mail),不要去問韓國朋友不知所以然的亂記亂用(因為不是專業教師,就像我們可能會講中文,卻不一定知道外國人說中文所遇到的盲點或有約定俗成的用法不自知,用錯情境。),或是自己亂學。」

 

因為一知半解是最可怕的,說自己看韓綜能懂七成,但是最關鍵就是那三成聽不懂的才要命啊。例如,我還沒吃飽,聽成我吃飽,少了還沒,意思完全不同。又舉例來說,如果只查、只問「謝謝」怎麼講,光韓文中,對於不同身份、場合就用不同的用法,只單問一個「單字」是沒有意義的,甚至還可能會冒犯韓國人,覺得沒禮貌。

 

中間還聊到一些韓國基本禮儀的問題,像重視拿筷子、打招呼、用語的禮貌等,突然覺得光從語言的這些用法,也開始感受到一個文化的壓迫感(甚至是要從幼稚園開始教,沒表現好可以被視為是家庭教育的失敗)。

 

偶爾水晶老師會突然講「台語」來解釋韓文,然後大家就會笑出來,她就會一臉誇張說「왜?왜?왜?」到底笑點在哪裡?哈哈。我個人的笑點是來自於她的用法太道地,太精準地說中了。我自己是台中人,台語對我來說就是從小講到大,長大後在臺北念書工作,所以我可以感受到「道地台語」跟「只是國語翻台語」的差異,我個人覺得笑點就是在於,當中的反差感,她的台語甚至是比我認識的台北朋友講得還有「氣口」啊。老師舉例說,韓文中有一個用法,代表人「先先」(類似精神不好),國語好像怎麼講都沒有那麼到位,但一講台語大家都懂了。同義「假會」也是一樣的道理。

 

讓我不禁腦袋飄遠想到,語言就是一種集體思想的呈現,國語比台語(閩南語?)還要扁平,沒有活力,詞彙太少,或許也是刻意為之的陰謀吧,又想起現在香港的廣東話存廢議題。(是的,其實我的廣東話比台語還要好XD)。又想起1984中講的「新詞」。

 

扯遠了,回來繼續講。

 

當中最幽默的是,教了七句基本招呼語用法,水晶老師說道「這七句是要搭配鞠躬使用」。還有講「沒關係」的時候,要搭配手勢,這邊男女生的方式還不同(男生要帥氣一點)。我聽到這邊真的笑出來。笑點是什麼?大概就是語言跟肢體竟然成為一種絕對的規範,覺得很不可思議,像在開玩笑吧。而且說真的,我真的無法判斷是不是開玩笑啊,哈哈哈。等我接觸更多再回來更新。

 

哩哩雜雜講了一堆,就是想要說明,其實學語言,除了死的、制式的內容之外,更多的是一種被另一種文化的包圍。嗯,還是很模糊,目前還不知道怎麼形容,再好好想想。(一直覺得應該要從哲學、語言學的角度去探討。)

 

最後離開前,水晶老師特別給每位同學自己的「韓文名字」,是依照韓文漢字發音來轉換,但,我的…還真不好聽XDDDDD (突然理解鬼怪裡末間叔叔取名的困擾了。)

 

總結,我覺得這五堂的發音班,遠超過我的期待。我很喜歡水晶老師想傳達的語言跟文化是同源的,一起學習才能夠用得到位,才是活的語言啊。不過雖然是講這樣(我覺得多數是我自己腦補太多XD),其實老師聞名的應該還是「重視發音」,第五堂講發音規則時,終於揭曉為什麼下巴是否到位,嘴型是否固定很重要了。原來都是有道理,有科學化可循的啊XD 真的挺有趣的。

 

 

下一步?

會想繼續上下去啊。

只是目前沒有可以配合的班,再想一下應該要怎麼持續學習才行。加上,之前第三堂之後就發懶沒有認真地背複合母音跟單字,到了第四第五課時,有些吃力啊,也被老師發現了XD(課後離開前還特別跟我叮嚀了一句,回家要多複習啊。)

所以應該會先沈澱一下,把五週的課程內容解壓縮熟悉起來,同時也繼續進行學習之路!

 

系列文章: